線上收聽
無論你有沒有延畢的考量,我們都不難發現現在身邊大三、大四的學長姐,又或是你的同學們在聊天的內容總會有意無意的問到:「欸你會延畢嗎?」
「那你未來要做什麼?」兩項直擊靈魂的問題。
事實上根據教育部統計的資料看來,在去年(110學年)大學日間部學士延畢生幾近四萬人,延畢率打15.7%,也是近五年來次高的延畢紀錄(最高紀錄是109學年的4萬9821人)。延畢作為一種「趨勢」,每個人選擇背後的原因都不太相同,有些人是課業的調配、社會的期待,有些人則因為追求更卓越的個人表現與目標或男性對兵役的考量等等。可以發現選擇牽涉到的不僅僅是個人價值觀,也與生長背景、就學環境,以及他人的期待有極大相關。
又或許,我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選擇延畢/不延畢。
也有一群人僅是單純地被四年的學業體制往前推著走,身邊的同學看似履歷漂亮、活動經驗豐富,但大多數人仍然對未知的未來感到困惑,延畢作為一種延長畢業年份的工具,談是否要延畢可能不夠精準,真正令人焦慮且害怕的是「我們都想要有更多的時間去釐清自己到底喜歡什麼」
在這個月,我們想帶你抽絲剝繭,看見集體性延畢焦慮背後透出的結構性因素,以及嘗試增進上下世代的對話,從時代的變遷看見環境是如何影響著上一代與我們這一代的選擇,而我們的行動與選擇又如何影響著市場、環境的需求與供給。最重要的還是認識與釐清在延畢選擇中的焦慮,以及找尋一個機會談談這些焦慮,讓大家了解「我不是一個人」與回應「我該怎麼面對我的延畢選擇」的議題。就和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2023.5.1
EP4 內容介紹
00:25 人口異溫層主題月介紹
02:00 對談嘉賓介紹
02:50 對於現今延畢的現象的看法
07:20 上一輩也對未來迷茫過嗎?
11:25 城鄉差距造成的困境
EP5 內容介紹
00:30 不同教育制度結構、環境差異
02:50 社會變革對於世代造成的影響
07:00 Z世代青年的畢業焦慮
24:30 給現今的畢業世代的建議
關於延畢這件事
參考文獻
2023.6.12
先前提到關於畢業考量的多元因素變項,其實主要多半還是繞著學生為主。然而,回到結構面向的觀察,究竟什麼影響著我們對於職涯的期待,又或是什麼促成了我們的焦慮呢?
「教育」與「市場」的對接,扮演著兩項個重要的環境因子。
高等教育在促成階級流動的媒介中一直被視為重要的一環,根據謝雨生教授在探討教育變革與世代競爭力的論文中指出,上個世代的就學人口主要在爭取「教育的機會」,意為取得進階受教育的機會,如高級中學、大專院校、碩博士生等;在經歷一連串教育普及化如廣設大學的相關制度後,教育面向上的機會競爭小了,可「位置」的競爭卻大了,譬如取得特定教育位置(如國立大學、或特定科系)的難易度等係數提升[1],大專院校生錄取率的年年增高直逼百分之百,學生為了擠上好的大學、爭取好的資源,反而壓力似乎更巨大、壓力源卻更顯模糊。
在學習門檻降低的情況下,現今就業市場對於大學學歷人才似乎也已經飽和,如同人力資源專家楊宗斌表示:「相較2、30年前,目前已然出現大學學歷高中化,研究所學歷大學化的情形,畢竟看起來大學錄取率將近99%,企業找人大學學歷變成基本門檻,變成說1、200封履歷進來,當然可能會優先看或是錄取,碩士學歷或是國立名校。」怎麼樣在相同的學歷之間殺出一條血路?好似不往前走,也即將是一種選擇。
也不難從這樣的現象看出上下世代的差異,在2、30年前,父母的學歷能供給他們養起一口人,然而在Z世代的我們要面臨到的是--
「不知道學歷還養不養得活自己。」
在學歷普及化的趨勢、學歷貶值的就業市場,以及新舊交替下的質問下,怎麼找到自己的價值,我的特色在哪裡?或許是現今面臨畢業的我們、已經畢業的大家可以持續在心裡問自己的問題。
逐字稿專區
人口學刊助理: 歡迎收聽人口異聞層。我是主持人筱昀。本節目由科技部人口學刊贊助播出。主要希望可以透過一些有趣的生活話題增加大家對於人口學的認識喔,那,本次將以畢業作為主題,探討Z世代的,我們對巖壁的想像以及對畢業的看法進行不同世代的對話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這邊的話 重新跟大家自我介紹一次我是這一次人口學刊推廣的計畫助理 筱昀。那我現在是社工四, 其實差不多要畢業了,但是我自己是打算延畢。所以我就想到了可以做這個主題就是這個主題的名字是, 你也有畢業焦慮症。其實畢業選擇千百種,那大學生在畢業以後出去就業之外也有蠻多就是畢業之外的選擇,比如說我們可以持續的進行升學、 交換, 創業或是Gap year當我們能得到的資源蠻多 就是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好像需要做的選擇也就更多了。
現在大家似乎都已經面臨到難以抉擇的狀況,不管是我身旁的同學他們對於自己的未來求知,焦慮,還是現在各種的數據,資料顯示說其實跟去年已經。在去年的時候已經高達將近五萬名大學生選擇原地了相較於二十多年前的一萬名學子來說已經成長了近六成五那這邊的原因有很多啦就像我剛剛說的那些那就是除了自己的選擇之外,其實背後透露出的議題也蠻多的,比如說可能跟教育資源的不公或是勞動人口流入就業市場也變慢之類的話題又或者是在這個學歷通膨的世代,我們在找尋自己的定位或是自我價值的認定都越來越的,越來越模糊,這件事情其實也值得省思跟探討。
那就回到我自己,我自己現在要延畢了。那我跟在跟家人還有親友討論就是我要選擇直接畢業還是我要延畢?這件事情其實都多多少少會有一些質疑那但是我又回頭去想自己到底延畢是真的我自己以前不夠努力然後什麼雙主修,學分手的不夠多嗎還是其實有一些更更結構性的因素呢?那再回去想,想那在我們父母或是社會對我們期待之下,在他們那個年代到底有沒有跟我們一樣,有同樣焦慮感還是在那個時代的風俗,民情或是背景因素其實跟我們現在截然不同導致他們對我們有一些可能,一些可能不太、不太讓我們適應的期待那也說不定那我今天就有請到一位忘年之交的長者。來聊,聊世代間的畢業選擇。歡迎你跟你爸媽一起聽。或許你們都會有共鳴。
人口學刊助理: 那我們這次就請到了生傳系的資深教授也是人口學刊研究學者的謝雨生老師。
雨生老師: 大家好。
人口學刊助理: 那老師就是目前有在鑽研社會學或是教育制度還有城鄉差距之類的議題那本身也非常關注教育資源的公平性或是偏向教育的一些研究。在2014年也出版了像是在做世代規模還有教育制度變革與教育機會的激烈競爭性的論文期刊那這邊就有談到一些世代的教育體制怎麼去影響我們現在的高教學生。我們去競爭一個位置或是去競爭更好的名額這樣子那本次就期待可以跟忘年之教的教授來聊聊就是彼此對於研地的看法然後來互相聊聊天這樣對 那就可以請老師介紹一下自己的一些研究面向或是關注的議題 對。
雨生老師: 哦,各位好,我的研究議題蠻廣的,從鄉村,社會、人口議題、到家庭問題、到青少年問題非常的廣。我本身教的課大概都是研究方法相關的。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都是在教研究方法那學生很多想要談這個議題,就是世代間升學,就業機會的差異其實是很明顯的早期。我們這個世代就是進大學的機會比較少,所以競爭機會就非常的氣略。那現在呢因為大學多了嘛,所以進大學的可能性就增高,可是升學的壓力並沒有因此而減少因為這種轉換呢大家並不是機會的問題,而是想要去找到進大學比較好的大學。
人口學刊助理: 對。
雨生老師: 所以要進大學比較好的。這個位置的話呢它的競爭的壓力並沒有減少,雖然大學增加了很多,可是那個壓力沒有減少。所以大家還是覺得壓力非常的大。
人口學刊助理: 對。
雨生老師: 那特別是現在的大學畢業生還是會很徬徨到底要不要馬上畢業就出來就業還是去交換學生到國外去走走甚至多留學校,多學一點。但其實這個趨勢大概就是很多的選擇以前的世代比較沒有那麼多選擇就是直接念完,畢業就就業也沒有其他的可能性那現在很多的可能性。所以選擇上大家就會很多元那其實最重要的是想說我爲什麼要研畢?研畢當然有很多原因。不是因爲功課不好,而研畢那每個人一定有不一樣的選擇。這個選擇可能要到國外的大學去看看,了解國外的教育內容,甚至於去了解國外的這種文化環境那給各位訓練大家訓練,訓練語文,訓練膽識。這些都是都是很好的。
人口學刊助理: 沒錯。
雨生老師: 那同儕的機會呢。同儕的影響也很多。大家看了,同儕要出去,難免心裡面說哎呀,我也出去交換吧,所以選擇就很多了。
人口學刊助理: 那我覺得就是也可以從老師的對話裡面講到說就是的確現在跟以前的環境真的是差蠻大的。訓練也就是差異,就是能選擇的東西很多,但是就更不知道自己要選什麼。那就蠻好奇。想問老師在你讀大學時期的時候,你是有想考慮過延畢的嗎?
雨生老師: 我們那個世代根本沒有考慮過閻斃的問題。那時候閻斃在同儕裡面是蠻丟臉的。那家長也不太能夠接受。而且我們那個年代的小孩來自於不是家庭會長父育家庭的孩子的話通常要擔任家庭經紀,所以能夠早一點畢業。大家就盡量早一點畢業。所以大學的時候都是非常的拼拼完之後就直接就業那。另外一種選擇就是以前的留學風氣很盛。特別是一些好的大學的學生都會選擇要出國再繼續進修。那時候臺灣的專業人才也比較少,所以留學的機會很多。
人口學刊助理: 那蠻好奇。所以可是留學的名額不是也相對較少嗎?就是--
雨生老師: 對,名額少。但是國外還是蠻支持這種外國留學生能夠進到美國去。因為美國也希望高教的學生在他原來的母國訓練好了。之後人才到美國去進入研究所。他人力就少了,前面訓練階段,後面他很好用。所以他還會是提供很多獎學金的機會。那當年臺灣出國的機會,獎學金的機會蠻大的,因為那時候的中國還沒有起來,所以出國留學的沒那麼多當然到了後期中國出國的人多了,同樣是華人。臺灣拿獎學金就不見得那麼受歡迎,競爭性那麼高。可是又到近期來就又發現其實臺灣去的留學生還蠻受歡迎的,因為臺灣的訓練其實蠻好的。大家覺得在臺灣說我數學沒那麼好。可是到國外其實都變成數學天才了,因為那是相對性嘛。所以大家唸起來,國外的老師也喜歡我們出去的人呢也有了信心然後就唸得更好。所以這個是一個很重要的轉變。
人口學刊助理: 所以老師當初沒有選擇延畢就是覺得。
雨生老師、助理: 家庭經濟不允許。
雨生老師: 那個家長說我能讓你唸大學畢業已經很不錯了。大學畢業你要靠你自己了。然後我們這一代的兄弟姐妹也會比現在的孩子們多。
人口學刊助理: 對。
雨生老師: 我們至少這一代,四個,五個兄弟,姐妹的家庭很多。那我的上一代呢可能更多了七八個兄弟,姐妹很多。所以那時候的資源,家庭,經濟條件沒有現在好,所以每個人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上面相對低。 所以能夠讀完大學畢業已經相當不錯了。所以就趕快出來賺錢,回饋母家然後如果有弟弟,妹妹還沒有上大學的那有機會拉他們一把也可以有機會上大學。所以這種家庭的責任就會讓我們這一代的人不敢拖延,因為家長有期待。那同儕,如果知道你要延畢,那一定是你成績很爛才會延畢我們。當年是這樣。可是現在的孩子,他延畢有很多理由功課很好,有很多人生規劃不一樣的他也要延畢。所以延畢的內容已經跟當年不太一樣。以前是功課不好,延畢,現在是有很多人生不同的規劃而做了延畢的選擇,所以不太一樣。
人口學刊助理: 沒錯,我想很有趣的事情是以前可能是因為經濟條件或是成績,但是現在的話,好像大家已經就是不知道為什麼。是因為家庭整體的社會結構,的經濟轉換嗎?所以造成大家可能相對的去思考更後面的問題這樣子嗎?對。
雨生老師: 因為現在家庭子女少。所以父母親能讓孩子的資源就增多了。可是整個社會環境在變化。對於年輕人的能力具備的要求也相對高。所以現在不僅要語言好,然後國際視野也要高。所以很多是跟過去比過去好很多的這種條件。可是同樣的這些條件就會加在現在孩子的身上。所以現在孩子的壓力很大。就業市場的內容以前跟現在也不能比以前就好像大學畢業出來就直接職場就可以去發揮。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在學校受的專業訓練出來要銜接到職場的時候。有些可以銜接的過去,有些還是沒辦法銜接,又要再額外的職業訓練、職業進修。
人口學刊助理: 有點好奇為什麼現在的大學生,他們在畢業以後就沒有辦法就是他們可能一開始學習的東西,卻沒有辦法實際在職場上就是專一的用到還需要再去學習其他的東西。是因為大家的競爭起跑點都一樣了嗎?
雨生老師: 因為資訊化的關係,資訊化應用到各個產業、各個行業。他要具備的知識、基礎。已經不太一樣,雖然現在人都電腦都比以前的人厲害得多以前的沒有電腦就直接就業的開始去從做中學。現在孩子,你學了很多技術,可是進職業選擇進到不同專業的領域的時候發現你原來學的專業跟職場上要的那個技術內容不配合。可是不配合的情況之下。呢就需要再額外去學習。
人口學刊助理: 嗯。
雨生老師: 但是我常常把這種學習能力分成兩種。一種是可以適應各種行業的,那叫做一般性的能力。那職場專業的能力是一種,第二種能力。那我們現在在學校訓練非常講究。第二種的專業能力哦,那專業能力是設定可能您什麼科系將來預備?你會進入哪些行業?
人口學刊助理: 對。
雨生老師: 可是現在的人要麼就是要進去的那個行業,進不了。
人口學刊助理: 對。
雨生老師: 或者是我們現在大學畢業生的選擇說我要自由一點,我不要進原來那個行業也有可能。 所以原來專業學習那一塊就放掉了,我不用。我有專業,但是我用不上我也不想去用。然後可能要轉到另外一個行業去那。這時候呢就需要另外一個行業的專業。但是你,如果基本能力強一點的話其實要學這種專業的部分呢會比較容易。 那。所以,如果在大學的時候,如果能多一點基本能力的訓練,包括邏輯的訓練呢,科學方法的建構,科學知識的建構那,甚至於語言的準備,有外國語包括英文,日文,德語,西班牙文。如果還有第二專長的話呢在大學裡裡面就不要放掉那累積幾年之後有這種能力,再加上你有好的一般能力,再加上專業能力。其實這樣子要進入職場。我覺得並不那麼困難。雨生老師: 所以但是我們現在大學生就進來之後嘗試自己的興趣,的氛圍就很重。
雨生老師: 所以摸索的時間一長,大學四年就會不夠用就常常會覺得說我還沒有準備,好,我就要進職場。所以會有點擔心,不敢跨出去。 那其實也沒那麼嚴重。如果去找了工作,對方覺得你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其實有些專業技術不一樣。通常這種公司都會給你一些值錢訓練或者是讓你幾個月的時間先做值錢訓練再進去。其實也沒那麼困難。但是大家還是會覺得說我要準備好才進去。其實我覺得這種觀念可能調整一下,會對自己比較有利,勇敢的向前走。
人口學刊助理: 相信自己。
雨生老師: 對。可是在大學的時候就讓自己多準備一些基本的能力跟你的所學科系的專長萬一專長你不喜歡的話,你可以有第二專長。所以現在大學就開了很多輔系啦。
或是第二專長啊,或者是很多學程,所以大家就可以在這樣的設計下呢多學一點嗯。但是多學的話時間就要拉長。
雨生老師: 那就會產生延畢。所以其實現在大家對延畢也沒那麼,也沒那麼可怕啦。就是你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去安排學好了,再跨出去。很多人很希望能夠到國外去,去看看國外的大學對去跟國外的學者有一些接觸的那。我覺得那個交換生也是很好的機會啊。
人口學刊助理: 我覺得現在大家好像都是就是大家選擇延畢。他們其實不一定有一個就是固定的我要做什麼,所以我去做什麼。他們反而是很害怕,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做什麼。他們覺得就很像是可能像是老師的年代他們可能就是在老師的年代的大家他們可能會想說好,我就是照著這條路就一直走。我就要去競爭那個所謂的名額。這在老師可能研究中提到的這老師等一下,可以再更多的闡述就是他們可能嘗試要競爭那個名額就努力去擠到那個位置。可是現在的人他們因為太容易得到這些位子了反而他們更不知道自己要再去爭取什麼,要做什麼才可以變得更好才可以變得說我可以具備這些能力然後我不會在這個社會的競爭上輸掉。我覺得蠻多是這樣的狀況對。
雨生老師: 如果我們的大學生能夠提早練習去為自己的很多事情做決策,那就慢慢的就會知道,說我,未來到底可以做什麼。那,當然你知道要做什麼。起碼你要對未來的很多的方向有一些見解對那。這個見解我覺得應該是要改變學習的這種方式,就是說在學校的學習不是只有老師在課堂上給我,因為老師在課堂上給的都是很專業,然後受到上課時間的影響,它的範圍都很極限,很極限。
人口學刊助理: 對。
雨生老師: 最好能夠自己知道要往哪些方向去的時候能夠搭配老師的專業訓練可以自己主動去學習。主動的學習裡面我們這一部分。常常發現大學的學生主動學習這一塊比較弱。常常課業的作業就多了然後壓力就大,就應付作業就不太有時間自己閱讀。
人口學刊助理: 對。
雨生老師: 如果能夠自己閱讀的話,我蠻強調一種,叫做沒有目的性的閱讀。那沒有目的性的閱讀就不用為考試而準備,但是功課一定要好。就是說,你可以有除了專業科目以外還有其他自己有興趣的然後什麼樣的文章,什麼樣的知識都去閱讀去充實自己。那在這過程中呢就會增加很多的判斷力。那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懂一些人口學的知識。我覺得這是很重要。
人口學刊助理: 沒錯,沒錯。
雨生老師: 因為人口學的專業訓練可以讓你預見未來。預先的預見未來,因為人口學家看得很遠。因為人口的變動,數量的變動、分布的變動乃至於特性的變動都能夠透過人口模型去預先知道。比如說以前我們有人力,資源規劃,清建會裡面有這種人力規劃那就是說我們有多少小孩要養成,就要知道多少幼稚園老師,那要知道多少幼稚園老師。就是知道我要培養多少幼教老師。所以他是環環扣然後這些孩子到了到了那個小學,他就知道要小學每一班的人數有多少需要多少老師。那我有現存了多少老師我需要提供多少老師。所以就人口的動態決定了教育的動態。那教育的動態就決定了大學科系的開售情形就會跟我們的大學數量的連動有關。那大學生就選擇我可以意見我要不要往這個地方去。那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以前有學生臺大開那個師資培育的時候他們就想要來申請師資培育。那他沒有弄清楚他為什麼要師資培育?他說我,父母親,我把這個當作備胎萬一我專業的工作找不到我可以去當中小學老師。那以前申請都要寫介紹信,推薦信。那他找我寫推薦信。我就跟他講欸, 人家正胎都不一定進去了,你還要把教育當備胎。教育是需要有熱情的那。第二個問題是小孩子在減少。所以未來中小學的師資需求會越來越低。那我們已經有很多流浪老師,流浪中小學老師在了你再加進去那你成為流浪的機會就很大了好, 這個就是人口學的專業。專業知識讓你事先預見未來。事先預見未來,你就知道你怎麼去佈局。所以人口學不是只有談勞動力,談教育,包括消費像以前很多人問我說該,不。該投入嬰幼兒的紙尿布市場。我說嬰兒那麼少,你投入嬰兒紙尿布市場。
人口學刊助理: 過幾年,就倒了。
雨生老師: 過一陣子你就沒市場了。反而你應該去看老人的照護市場,因為老人越來越多。老人有些很有錢。照護有很多層面。有些是健康方面。有些老人需要出去旅行。你可以安排一些適合老人的行程然後帶著他們出去。所以你,如果能夠有人口學的背景,那你可以預見未來數量的從小到大。那是一輩子的事情。你可以預見未來有多少老人在什麼時候有多少人。
人口學刊助理: 對。
雨生老師: 需要看醫生,醫生要儲備多少。我們一科要開多少。所以它都是聯動的,甚至於我們的市場上,規模會有多大。我們也常常在算。我在深農學院我們常常在算現在的人一天所喫的米大概是50年代,60年代的1⁴不到。一整年都喫1⁴不到。所以我們稻米會過剩,不是我們生產的多,我們是根本削不出來沒有市場那這一種的話就是說你可以預見那你知道消費者需要多少規模,有多少人口在哪裡。
人口學刊助理: 對。
雨生老師: 那你在做商業活動的時候你就很清楚。所以,如果你有人口學的基礎訓練, 你可以創業,你可以選擇創業的方向,而且你可以決定你學習的方向。 好,那要用什麼方式來學習。你再後頭去設計這樣子,你就很有目標。不會說在大學的時候說哎呀,我這裡去修一門課,看看自己,喜,不喜歡。對,又換另外門課,喜,不喜歡。 那就換來換去到最後,好像找不到自己要的。
人口學刊助理: 沒錯。
雨生老師: 那其實人生的決策沒有一百分,沒有絕對正確或是絕對選了能夠有專家幫忙你諮詢一下。他選擇了,就喜歡了,就投入把能力,建構好,他就會未來很順。所以,不用想那麼多,不要每一樣都要100分自己喜歡的,讓他做領導者這個領域的領導者,自己沒辦法做的就欣賞別人啊,別人當我們的領導者,那也很好。每個人就在各自選擇的領域上發展得很好啊。不能每一樣都要非常好啊,那太困難了,而且壓力太大。
人口學刊助理: 有好,有不好,這樣。
雨生老師: 對啊。 所以你選擇你要念那個工具性科系直接出來就就業,市場上的行情高,可是你,如果覺得這樣太苦了,我想走自己創業,走藝文方向的路那你就修那個博雅教育的科系,修藝術啊, 音樂啊 美學。所以這樣的搭配我覺得就拿回來說我們有人口學的基礎能夠預見未來的需求方向。這當然包括,不是只有我剛剛講的,還包括職業包括國際的。這種變動人才需求在哪裡甚至於哪個行業,幾年後可能會怎麼轉。所以這些的知識的準備,除了課堂老師提供之外主動的學習那沒有目標性的樂意閱讀就會累積很多的經驗。那像我的話我在教書的過程裡面每一年都要求自己要讀很新的東西。所以幾十年下來,學生都會我會覺得每一年看到老師走進課堂,每一年都不一樣。他每一年舉的例子都不一樣。所以我的學生常常想要回來聽好幾年的課。我就說你早點畢業,你不要在課堂上待這麼久。
人口學刊助理: 他們延畢的原因可能就是為了要聽老師的課這樣。
雨生老師: 對,那我是覺得你應該是學到這個方法,把這個方法帶進你的工作跟生活裡面去展現慢慢的去增加自己在各種方面的決策能力。那我覺得這樣子的話呢就不會常猶豫不決,然後不敢跨出去,因為很多事沒有說準備好了,才進去的啦都是有個明確的方向,自己有信心把能力建構好,有信心就往前走了,從做中學,從成長中讓自己更成長。那才有辦法應付各種多變的環境。而不會說我永遠要準備,因為你不知道未來會怎麼變化。的話你要永遠準備不完那現在是父母親,資源多,所以大家沒有這種壓力趕快就業。以前就大家很有壓力趕快就業。所以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大學生,在學校多待一兩年,甚至兩三年多很多。
2023.7.1